一、雾月政变

正当拿破仑在欧洲各地扫荡封建势力的同时,他了解到法国在莱茵战场屡遭失利的消息。他震惊地获悉:革命政府中混入大批保王分子准备伺机推翻国民政府,恢复封建君主制。腐败无能的督政府已岌岌可危,大资产者急需波拿巴这样的强硬人物领导新政权。历史的偶然与必然锁定了深恶封建制的拿破仑充当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剑。波拿巴立刻率少数部属回国,与大资产者共谋政变之事。

1799年10月9日黎明,数艘法国舰只穿过地中海的浓雾,在弗雷尤斯靠岸。拿破仑及其部将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航行,避开敌舰追击,在法国南部登陆。经过一番资金的准备,11月9日,拿破仑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10日,他把法国议会——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全部解散,夺取了议会大权,并宣布成立执政府。

政变结束了,按1793年10月国民公会颁布的《革命历》,政变发生在“雾月”,因此被史家称为“雾月政变。”

政变后,参与谋划的西哀耶斯、罗热·迪科与拿破仑同为临时执政。12月,新宪法规定“波拿巴公民为第一执政。”他连续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对法国的几次反扑。1800年,拿破仑击溃奥地利军队,并进逼奥南部地区,迫使奥皇签订和约。1802年,以沙俄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又被拿破仑击溃,使俄国对法国的威胁解除了。

对国内,拿破仑也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其资产阶级统治的措施。他用武力征讨和分化瓦解的手段,镇压了保王党的复辟活动。

1802年,已新开的元老院同意拿破仑为终身执政。1804年12月2日,波拿巴加冕称帝,即拿破仑一世,他的权势达到高峰。

加冕典礼是在法国最大的教堂巴黎圣母院举行的。一大早,已因大典被装饰一新的圣母院内外便拥满了人:帝国各大臣,前来贺礼的各国贵宾,欧洲各国新闻机关负责人以及巴黎平民百姓全聚来了。上午10点,由8匹骏马拉着的华贵马车载着教皇来到圣母院。早以蔑视教皇著称的波拿巴却直到正午才携约瑟芬到来,本已在冷风中瑟缩半日的教皇现在有理由更加气愤——因为马上要登基的波拿巴竟穿了一身猎装。

依照定好的程序,仪式冗长繁杂,持续了约6小时之久。当教皇小心翼翼地捧起皇冠,口中念念有词地要为拿破仑加冕时,他突然一把抢过皇冠,自己戴到了头上,随即又给约瑟芬戴上了一顶凤冠。在此之前,拿破仑早已是哈欠连天,表现得甚为疲惫了。戴过皇冠,拿破仑又将了教皇一军,他当众宣布,从今以后,教皇必须效忠皇上,向他宣誓,把自古已有的规矩翻了个儿。

二、会战马伦哥

对外战争构成了拿破仑一生活动的重要方面。他的军事思想在军事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从拿破仑掌权到帝国灭亡,法国经历了与第二至第六次的反法联盟的战争。当时,英、俄、奥、普等欧洲大国先后都参加了反法联盟。意大利和德意志若干小国也曾加入反法战争。

1800年6月14日的马伦哥战役是一次重要战役。5月,波拿巴率领法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据说,自古代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翻越此山后,还没有敢问津者。拿破仑选择大圣伯纳德山口为突破口,下令将大炮拆卸下来,化整为零,全由兵士肩抬手拉,得以越过阿尔卑斯,进入意大利。

那时,奥匈帝国元帅梅拉斯已率军进入尼斯,只留下副统帅奥特及其统领的三万人马,驻守热那亚。法军的不期而至切断了奥军退路。奥军改变战略,奥特的军队一下由后为前,可很快在6月9日与法军的首战中败下阵来。6月14日,奥军主力梅拉斯的大部队上阵,与法军在马伦哥平原上展开血战,强大的兵力使拿破仑也无力抵抗,一时间退守阵地。下午5时左右,在拿破仑急调的德塞将军率炮兵团赶到马伦哥后不久,第二次拼杀就在这块地域不大的平原上展开了。援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法军士气,拿破仑最终以少胜多,反败为胜。1800年底,莫罗率领的法军在霍恩林登打败奥军,奥皇被迫讲和订约。意大利先被法军占领,进而莱茵方面军也取得了胜利,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全部瓦解。

1801年初,按法奥两国和约,意大利连同莱茵左岸地区,也全划归法国所有,其中包含今天的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领土的扩张,极大地刺激了拿破仑的野心。

三、乌尔姆战役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终于通过了加冕礼,当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这以后,他继续实行庞大的战争计划。

早在1804年5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次日,拿破仑便将18名将军封为元帅,其中包括苏尔特、马塞纳、内伊、缪拉、达乌、奥热罗、贝尔纳多特、拉纳、贝尔蒂埃等能征惯战、久经沙场、战功显赫的名将。而称帝的拿破仑,即刻须面对由俄、奥、英三国为主又有瑞典和那不勒斯加入的第三次反法同盟。一直对英国野心十足的波拿巴不得不改变战略,暂时放弃了准备已久的渡海进攻英国的计划,转为抽调布伦港的精兵迎战自东边而来的俄奥联军。

1805年8月29日,拿破仑率军出征。他的军队中包括贝尔纳多特、马尔萦、达乌、苏尔特、拉纳、内伊、奥热罗诸元帅统领的7个军,还有缪拉元帅率领的骑兵军,加上皇帝身边的近卫军,总数约有17万人之多。临出征前拿破仑还下令传旨维尔涅夫海军上将,命他率法西联合舰队出击。9月25日,法军浩浩荡荡渡过莱茵河,直扑奥地利境内。

第三次反法同盟各国原约定,由俄奥联军为主力,自德意志向西攻打法国本土,瑞典在北面予以策应。英俄各派军至意大利南部登陆,由那不勒斯向北,攻打法军。但奥军不顾约定,抢先出动,原因是在1796年和1800年,奥军在意大利曾两度败给拿破仑,这次是急于复仇。然而奥军中缺乏将才,34岁的查理大公率主力10万人南下意大利,欲在兵败旧地雪耻。24岁的腓迪南大公只率不足6万人西征巴伐利亚,但因他少不经事,军务由53岁的老将迈克参谋决断。

拿破仑一面派大军飞速东进,另一方面却不断出现在巴黎,报纸不断发布他的消息,这是他的计谋,目的是让敌人相信他没有率军远征。另外,他还把大军集结在英吉利海峡沿岸,佯装进攻英国。这样,果然使敌人上了当。法军只派马塞纳元帅前往奥军势力集中的意大利战场,牵制敌人主力,其余6个军和骑兵军全力飞赴莱茵河,奥军却丝毫未察觉。那时,各国操练军旅均以每分钟70步为准,拿破仑却要法军迈出120步,经过多年调教,法军果然行进如飞,只在20余天内便走完了平时要走40多天的路程,并无一人掉队。

奥军参谋长迈克纵使老谋深算,也决不会想到拿破仑大军能在短时间内赶到莱茵河。所以由他部署,部队抢先占领黑林山的各个交通要道,并进驻乌尔姆,准备迎击法军的先头部队。可拿破仑早派妹夫缪拉元帅化名易妆潜入敌军中侦察了一番,对迈克的战略了如指掌,他决定从乌尔姆以东突破奥军防线,然后强渡多瑙河,直插敌背,有效地阻止奥俄两军的会合。这样,法4个军从乌尔姆以北向东挺进,继而折向南下,然后西行,从北、东、南三面将奥军退路围住。西边则是正面战场,直对由东而来的法军。如此,奥军已被团团围住成了瓮中之鳖。而迈克却全然不知,妄想进攻法军后方。早从10月6日起,探子便不断将法军欲抄其后路的行踪禀报迈克,而他却不肯相信,直到10月13日,法军已将奥军铁桶似地围住,他才知道情势之危急已如累卵了。

这时,俄军也赶到莱茵河边。拿破仑派缪拉率军拿掉乌尔姆,但缪拉有勇无谋,犯下致命错误。他在进攻中,命令部队在多瑙河北岸进攻乌尔姆的第六军,然后进至南岸,这样在防守上就出现了漏洞,奥军一旦从北面突围,就会溜之大吉,法军多方的准备便会功亏一篑了。

正当迈克发现转机安排如何突围之际,拿破仑买通奸细舒尔迈斯特来到奥军内,散布谣言说英军已在布伦登陆,迅速向巴黎进军,法国内又爆发革命,反对独裁皇帝拿破仑。舒尔迈斯特建议说,奥军现在应固守乌尔姆,千万不能仓促突围。正当迈克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张法国报纸使他定下了打败拿破仑的决心。报纸上的消息与来访者所说逐一对应,迈克大喜,认为拿破仑已经众叛亲离,奥军终可以洗雪旧辱,赚得盖世之功了。

可惜迈克还是上了当,这份报纸乃是拿破仑在军中印出,专为配合舒尔迈斯特而哄骗他的赝品。与此同时,拿破仑接连调动各路人马,收紧包围圈,如收网一样将迈克牢牢缚住,等到奥军恍然大悟时,法17万大军已兵临城下。16日,伴随旭日东升,法军开始总攻,拿破仑一面下令炮轰乌尔姆,一面又派人面见迈克,劝之投降。17日,法军收到奥军降书;20日,在附近山麓,拿破仑带众元帅受降。老迈克领着16员将领,在白旗引导下依次走过法国皇帝面前,相继放下武器,继而3万多官兵列队投降。而奥皇弟腓迪南大公因先期突围,侥幸逃脱性命,只带了数百人返回本土。

乌尔姆一战,奥军折将损兵5万余名,而法军伤亡只有1500人。这是拿破仑精心运用快速作战取得的成功一役。这次战役,再次显示了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震慑敌胆,大壮法国军威,加速了第三次反法同盟的瓦解。

四、奥斯特利茨战役

乌尔姆战役之后,库图佐夫率领俄军4.5万人来到维也纳以西的莱茵河——多瑙河的一条支流,地势有利防守——与刚从乌尔姆败下的奥军会合,力量十分可观。这已使拿破仑十分担忧了,更让他无法安心的还有普鲁士。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是个傲慢自负、精细乖觉的人。战前法、俄两国极力对其拉拢交好,他却丝毫不为所动。其实他的用意十分明确:坐壁上观,等待时机,在战争接近尾声时加入胜者一方,以求分得更多好处。拿破仑的陆军在乌尔姆受降后,海军却在英军打击下遭受灭顶之灾:法西联合舰队受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无力再与英国争雄于海上了。腓特烈三世见风使舵,立场迅速发生变化。还有一事就是法军贝尔纳多特元帅率兵从驻地汉诺威开向乌尔姆的时候,迫于日期过紧,没通知便从普鲁士境内穿过了。虽然事后他多方致歉,却仍难平息普方怒火,导致普鲁士倒向俄国一方加入反法同盟。

11月14日,拿破仑收到威廉三世的最后通牒,被告知必须在12月15日前撤出奥地利,否则要被迫迎战。他打发了来使,略加考虑,便定下了作战方略。

拿破仑命缪拉率领骑兵突破俄军防线,继而抢占维也纳并切断俄军后继线。另派三个军紧随缪拉骑兵之后,作为主力与库图佐夫决战。留下一个军任后方警戒,另两个军则横在库图佐夫与普军之间,防止其会合。

库图佐夫也是深明用兵之道的将领。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单凭俄军之力,决不是拿破仑的对手,他急忙下令撤军,拿破仑一见,立刻命缪拉追击。但缪拉没能缠住俄军,却因追击来到奥京维也纳,忘了本职的他竟率兵一举攻下维也纳。虽然这不是拿破仑的初衷,但法军也因此而虏获大量粮草武器。盛怒下的拿破仑为弥补损失,下令强渡多瑙河。可维也纳在多瑙河南岸,俄军撤退之时,已将桥梁多数炸毁,只留下宏伟的维也纳大桥由奥军把守。守桥的奥军奉命安装好炸药,一旦军情吃紧,便要炸毁此桥。

贻误军机的缪拉决定将功补过。他巧妙安排,命令乌迪诺带领一个营,预先埋伏在大桥南侧的灌木丛中,他自己与拉纳、苏尔特元帅大摇大摆地走上桥头。守桥的奥军惊愕万分,一面举枪瞄准,一面点火炸桥。但缪拉突然喊:“别开枪,法奥两国即要签订停战协定了,我就是与守桥长官商讨详尽事宜的。”奥军闻听此言,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此时,埋伏的法军突然发起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奥军阵地,全数歼灭奥军守兵。这样,法军只用了几分钟时间,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大桥,大部队迅速越过多瑙河,去追赶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面对强大的追兵,命令部队拼死抵抗,几经血战,以1.2万人的代价冲出法军重围,到达阿罗木次,与在此会面的奥皇弗兰茨二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师。拿破仑紧追不舍,不久也到达阿罗木次附近,驻扎于65公里之外,伺机击败敌人。

针对法军的兵临城下,俄奥联军内部出现了分歧。库图佐夫老成持重主张固守阵地,等待12月15日普军参战后再与法军决战,28岁的沙皇年轻气盛,对库图佐夫一再后撤早已心存不满;联军参谋长、奥国将军魏洛特尔,逞强尚武,讥讽库图佐夫怯阵。拿破仑一面侦察敌情,一面又兵不厌诈地假装后撤,似在退兵。他派武官去见沙皇,“恳求”谈判。联军一见此状,连声欢呼,都认为法军无力再战。沙皇也说,拿破仑性情刚强,屈尊求和,足证明其处境之危难。于是,他派多戈卢科夫公爵去和拿破仑谈判,要求法军将意大利及各处占领地区全部退还。拿破仑在会晤公爵的时候,衣衫不整,故作疲惫不堪之态,言辞吞吞吐吐,却装硬回绝沙皇的要求。公爵不知底细,回去报道拿破仑已衰竭无力。亚历山大听后果然中计,决计发兵,欲置拿破仑于死地,除却这个魔头。

沙皇不知,料定他必上当的拿破仑此时正安排阵势,在奥斯特利茨一带布下了天罗地网。在奥斯特利茨小镇西南的两个相连的湖泊,正是歼灭敌军的最好所在。而在湖区北边的普拉岑高地,则是牵动全局的要害之处。他依地形布好军队。俄奥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还在极力进谏沙皇,但俄奥两国君王都认定拿破仑已是强驽之末了,不肯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参谋长魏洛特尔一手拟就进军方略。他认为法军已不堪一击,便以重兵插入南线,防止法军退向维也纳,正面以少量兵力进攻,欲将法军逼入其布防严密的包围圈中予以剿灭。不料这正中拿破仑下怀,他只以一个军就可与敌军主力周旋,进行牵制,其他的兵力都用来打击正面敌人。库图佐夫明白法军用意,为避免败得过惨,便留下一个军驻守普拉岑高地,怎想沙皇见正面军久攻不克,便武断调来驻守高地的兵力发起进攻。拿破仑轻而易举取下普拉岑高地,在日后的高地争夺战中毫不相让,几番拼杀,北线的联军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又将所有兵力压至南线,魏洛特尔本想用来围攻法军的联军主力,不想反被法军逼上绝路。更精彩的是,拿破仑已将大炮运到普拉岑高地上,命炮兵轰击联军将士们溃逃四散于结冰的湖面,随着炮声轰隆,冰面断裂,联军兵马辎重大部分落入水中。天色昏暗之时,联军彻底失败,死伤被俘3万多人,而法军只折损了8000人。

这就是拿破仑指挥的又一次著名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时间是1805年12月2日,正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加冕一周年。

奥地利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第三次反法同盟被彻底瓦解了。拿破仑将意大利、德意志的大片领土,以及早已占领的荷兰划入法国版图,建立起一个远远超过本土的“大帝国”。他本人也给亲族宠信加官晋爵,欲意自己的家族长期统治这片广大国土。同时,波拿巴下令在巴黎星形广场修建一座凯旋门,这宏伟庞大耗时近半个世纪的工程,就是今天享誉全球的巴黎凯旋门了。

五、《法国民法典》

雾月政变后取得统治地位的法国第一执政官拿破仑,不满足于现有地位。在他施加压力下,元老院于1802年8月2日通过决议宣告:任命拿破仑·波拿巴为终身第一执政。两年后,他们又颁布新宪法——共和十年宪法,其中给第一执政官规定了挑选后继者的权利。拿破仑越来越像个皇帝,只是缺个正式君主的称号而已。1804年12月2日他得以圆此帝梦,加冕封身,成了拿破仑一世。从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第一帝国所取代。

但拿破仑明白,仅靠几个法令和几场胜仗不足以长治久安地治国,只有凡事有法可依,才能巩固统治。他十分强调立法工作,第一看重的就是民法。1800年,他委任四位法学家草拟民法典,然后经过逐条斟酌审议,开过87次立法会议,最终定下2281条,辑成新法,于1804年3月15日由立法院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以《法国民法典》的名称正式颁布实行。

《民法典》内容丰富,包含了财产权、继承权、经营权、契约法以及婚姻、家庭、夫妻、父母与子女等等诸多方面,处处以大革命的成果为依据,保证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法典》明确了土地关系,规定“土地所有制应包含该地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权,”“所有人得在地上从事其认为适当的种植或建筑。”法典还明确规定禁止土地兼并,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这样不仅维护了资产阶级在生产资料方面取得的胜利成果,同时也保障了农民在大革命中取得土地的合法权利,保护了农村小农所有制。所以《法国民法典》不仅受到资产阶级的一致拥护,也深受农民的欢迎。

其次,《民法典》确认了契约自由的原则,维护并保障了资本主义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新的雇佣关系。在法典中,如“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这类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条文不胜枚举。

再次,法典中还确认了损害赔偿的责任原则,保护资本主义认为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法典中明文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受到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责任”,“任何人不仅对其行为所致的损害,而且对其过失或懈怠所致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

另外,法典中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这样的条文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及其特权,而“逃亡国外并投靠他国者,丧失法国人资格”,这类内容则考虑到了欧洲其他国家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明确背叛资产阶级拥护帝制的人应受到的惩罚。《法国民法典》以前所未有的气魄,进一步强调资产阶级人权、平等的原则。

还应看到,法典中规定夫(父)是一家之长,丈夫有保护妻子的义务,妻子有服从丈夫的义务,还指出夫妻双方离婚必须持有严肃的理由……这些条款,打破了教会对婚姻自由的限制,极力保持家庭作为国家基础的稳定性。

《法国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用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为资本主义发展拓宽道路。上层建筑的适应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发展有了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加上拿破仑的财政改革,实行经济紧缩,保护关税,改进税制,成立工商业部和法兰西银行,补贴新企业,奖励发明,举办博览会,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法国经济显著好转,为战胜敌人提供了物质条件。

1807年,这部《法国民法典》被命名为《拿破仑法典》。它的诞生,对摧毁欧洲封建反动势力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法律典范,继民法典之后,陆续又有四部法典在拿破仑的指导编纂下诞生,即:《民事诉讼法》(1806年)、《商法典》(1807年)、《刑事诉讼法典》(1808年)、《刑法典》(1810年),它们与《拿破仑法典》一同作为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贡献而闻名于世。

六、拿破仑遇刺记

法兰西第一执政官拿破仑,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可五短身材的他,却不时遭遇谋害刺杀的事件。1800年最后3个月,每月都有谋杀第一执政官的事发生。

当年10月10日,拿破仑到歌剧院看戏,突然有四个男人手握匕首冲向他的包厢,意欲行刺。好在拿破仑调教下的护卫个个也是精兵强将,赤胆忠心,他们当即将四个大汉擒获,处以死刑。得到栽赃机会的拿破仑硬说这次行刺是雅各宾派的阴谋,便大举捕获多位该派党徒,判了流放与监禁。拿破仑就是智能过人,把本对自己不利的行刺变成了肃清敌对势力的时机。

11月18日,又有行刺第一执政官的密谋案被侦查出来。破案时,拿破仑又故伎重演,捕捉了不少雅各宾派。

到了12月25日,却出了一桩更大的行刺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晚波拿巴要去黎士留大街的歌剧院看戏。从原为杜伊勒里王宫,现为第一执政官邸的家中到歌剧院去,必须要经过圣尼开斯街。下午5点多种,天色渐渐黑下来,圣尼开斯街上一辆看似极为沉重的马车旁站着三个人,高矮不一,但都勇壮非凡。那一天正是圣诞节,巴黎人虽熙来攘往,但都只顾买节日物品,没有人去留心三个大汉的举动。不久,三人之中身形高大的那人向塞纳河边走去,很快带回来一个小姑娘。她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衣衫褴褛。她是个卖面包的穷人家的女儿,被雇来看守那匹老马。这时,三人中最矮小的那位已将马车横过来,占了不少路面,他一边把马鞭递给女孩,一边示意她看住这匹马,不要让它移动。只是为赚几个小钱贴补家用的小姑娘不问原因,听从吩咐看住了那匹老马。第三个人则麻利地将车上的石子搬下来,堆在车身至另一堵墙中间。这样,马车和石子将路面就全堵住了。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三个人的身份和用意大概也可被猜出来了。的确,他们都是保王党分子,个子高的叫利莫埃兰,矮小的叫圣雷让,另一个叫卡蓬。马车上装的全是火药,为固定马的位置,保证火药起到作用,他们才雇来了那个名叫玛丽亚娜的穷人女孩儿。他们就等波拿巴到来,进行刺杀活动。

晚间8点左右,拿破仑的车队从官邸出发。第一执政官的华贵马车走在最前面,后面还跟着执政夫人和当前权贵的车子。街道两旁的窗户都打开,行人也停下脚步,四处传来欢呼万岁的声音。车子向圣尼开斯街驶去,车速飞快,策马的卫兵轻松驾车踏过石子,除了颠簸,并无大碍。这时,矮个子圣雷让点燃火药引信,连同同伙逃远了。随着一声巨响,可怜的玛丽亚娜当即悲惨死去,街两旁店铺中和旁观的行人也多有被炸死炸伤的,而拿破仑及其后面马车中的人却鬼使神差地毫发未伤。

事情很快得以查明,但因罪犯逃得不知踪影,警务部长富歇奉命又将罪加给了雅各宾派。于是在接下来的大搜捕中,130名无辜者被流放海外。民主派遭受一连串打击之后,力量消失殆尽。

此时,富歇已率手下查到真正凶犯,擒获并处死了其中两名。高个子利莫埃兰逃到了美洲,隐姓埋名,再也未回祖国,终于客死异乡。知道自己造下冤狱的拿破仑最后也没有为无辜的雅各宾派平反。

此后,拿破仑对保王党恩威并施,抚剿兼备,国内反对势力得到削弱,很快恢复了平静。

七、兵败俄国

拿破仑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后,又一举捣毁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年10月27日攻入普鲁士首都柏林,11月8日接受最后一支普军投降。1个月后,拿破仑出征俄国,准备彻底打败俄国。在弗里德兰,他将沙皇的军队杀得大败。拿破仑可谓神功盖世,但却始终不能制服英伦岛国,他想出“大陆封锁”政策,即联合整个欧洲大陆之力,将英国及其殖民地全部排斥在欧陆之外,令其全部产品不能贩入大陆,以此切断英国的海外生命线,英方自然不答应,便将西班牙作为通向大陆的跳板,运进商品,停泊兵船。拿破仑出兵教训西班牙,却陷入西班牙人民起义的泥潭不能自拔。

拿破仑并未从西班牙的挫败中吸取教训,又发出“前进吧,渡过涅曼河!”的命令,于1812年6月24日侵入俄罗斯帝国。

刚进入俄国的法国军队经历了一些零星的交战,都以胜利告终。随后数十天却无仗可打,只是索然无味的行军。早已擅长速战速决的法军远离故土,最禁不起的就是拖延战术,因其后方补给难以为继。俄国找准了路数,各方人马都避开法军后撤,只留给拿破仑荒漠无际的大平原。法军一路上吃尽苦头,损失大量兵卒战马。

8月16日,法军终于得以与俄军在斯摩棱斯克正式交战。已被行军拖得疲惫不堪的法军依然能在拿破仑指挥调遣下战胜俄军,不能不说明新兴资产阶级帝国实力的非凡。9月7日,法军行至莫斯科近郊的鲍罗金诺村,与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军队在此遭遇,一切硬仗下来,俄军损失5万之众,败下阵来,连莫斯科也弃守了。法军虽然得胜,但也伤亡了3万人马,连同沿路行军时的损耗,尤其是外籍兵的逃跑,全部大军也只剩下了三分之二。

9月14日,拿破仑带领疲惫不堪的兵将进入莫斯科。但库图佐夫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已下令军需品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销毁,军民一起撤走,留给法军的是一座十足的空城。一见到莫斯科城里什么也没有,恼羞成怒的法军火焚莫斯科。一向运筹帷幄的拿破仑此时也一筹莫展了,他惟一盼望沙皇能从俄都彼得堡遣使臣来议和,这样法国才能体面撤军。无奈法国皇帝的愿望在一天天拖延下无法实现,沙皇亚历山大发誓,只要有一个法国兵留在俄国,他就不跟敌手谈判。眼看着寒冬就要来临,被困已久、粮草奇缺的法军明白了沙皇之举,便顾不得颜面,于10月19日奉拿破仑之命撤军。

撤退途中的法军如老鼠过街,一路遭受俄国军民的袭击。同时,军队内部怨气冲天,冻饿疲病也交错而来。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四面埋伏的俄罗斯原野上,饥寒交迫的法兵大批死去,道路上尸体纵横,等到12月中旬全部撤出俄国境时,60万大军只剩下残兵弱卒1万人。在收拾了失散兵士后,拿破仑得到了5万多人。只半年内,法兰西第一帝国赖以称霸欧陆的坚强支柱——帝国大军便被削弱瓦解了。法军的大伤元气,国家财产的过大消耗,终使拿破仑再也无法重振昔日威风。

12月18日拿破仑回到巴黎,随即到元老院演说,极力表白大军失利是由于俄国寒冬过早来临。他声称从现在起要为法国谋求“永恒安宁”。但是,欧洲却不能令他安宁。1813年2月,俄普结盟,后又有英、西、葡、瑞典等国纷纷加入,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与法军多次交锋。10月18日莱比锡一战,法军又遭重创。1814年3月31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领联军进入巴黎;4月2日,联军控制下的元老院宣告废黜拿破仑的帝位,制定新宪法。

拿破仑搜罗残部,进攻巴黎,但终因多年征战,将帅力不从心,兵力寡不敌众而未能实现。1814年4月6日,悲叹众叛亲离的拿破仑只得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拿破仑一生好战,征伐四方。他的早期战争对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扩大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他的胜利,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优于落后封建制度的表现。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拿破仑迷信武力,终于玩火自焚,一朝灭亡。他晚年靠拢封建制度,好大喜功,频繁的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严重破坏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经济的发展。

八、英雄落难圣赫勒拿

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败给威灵顿。1815年6月21日,波拿巴回到巴黎,百万反法联军也长驱直入法国境内。7月7日,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宣布退位,结束了他的“百日执政”。不久,他被流放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大陆的圣赫勒拿岛。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早在35年前拿破仑的学生时代,他在整理地理笔记时,偏偏就在本子上写下了大西洋上的这个无名小岛—圣赫勒拿。为什么这个只有航海家才知道的小岛对他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谁能说清!

现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他终于靠近了这个命运为他安排的归宿之地。站在甲板上举目四望,漠漠的滩岸寸草不生,突兀的峭岩直上云天,海天相接处,灰濛,沓杳……大自然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再看海湾旁的小镇,情态更加凄凉,镇上低矮的房屋,几乎全被嶙峋的没有一丝活气的巨石压弯了。拿破仑凝视良久,不由地向自愿前来陪伴他的古戈尔叹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当初还不如就呆在埃及好了。那样的话,整个东方现在都在朕的掌握之下了。”说完之后,他迎着扑面的海风,嗅着盐腥的空气,听了会儿空寂、夹杂着鸥鸣和浪涛的天籁之声——因为对于他的到来,岛上的人还没有接到通知,于是便没了习惯的喧哗与鼎沸……

但很快,小岛府詹姆斯敦的广场上挤满了密集的人群,他们被军队拦在纠察线外,争先恐后要看一看这个曾经震撼世界的人物。10月17日傍晚七时,拿破仑由送他前来的科克伯思海军司令带领着登上了岸边的十五级台阶,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这里,直到25年后,他的遗体被运回国内。人们一听说拿破仑到达的消息,一下子涌到城里。在熟悉又陌生的围观中,拿破仑及随从来到了帕坦斯旅馆,住在了这陈设简陋但在当地却最为豪华的建筑的二楼上。在来到岛上的这第一个充满凉意的夜晚,拿破仑和他的随从们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感受着难以名状的心情——像坠入了深渊,像已被世界永远遗忘,像看见了死神最终将他们的生命从这片小岛上带走……

第二天早上6点半,拿破仑由科克伯思司令带着会见了圣赫勒拿岛副总督。在归途中,拿破仑看见了巴尔孔伯夫妇带着两个女儿——贝蒂和珍妮居住的几幢房屋。这里绿树成荫,山泉飞泻,简直就是失落心灵的最好的庇护、抚慰之地。于是他租下一幢,当天就搬了过来,在这里一直住了两个月。年仅15岁的调皮鬼贝蒂,很快便同他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1821年5月在岛上住了将近6年的拿破仑溘然长逝。他的遗体于1840年被运回巴黎。他的小朋友贝蒂·巴尔孔伯,后来在英国同一个名叫阿尔贝的人结婚,一直活到1874年,并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回忆录》。由于丈夫早亡,她的生活十分穷苦,但她始终珍藏着拿破仑送给她的礼物:一只用钻石镶嵌的戒指和几个珍贵的塞弗勒碗碟。此外,她还保留着拿破仑为她批改过的作业。

关于拿破仑,人们永久的印象是他的灰大衣。

从众多描绘拿破仑的画作中,我们不难记住他那特征性的装束——尽人皆知的三角帽和一件灰色的大衣。

这件灰色的大衣是用卢维埃产的毛料做成的,袖笼宽大,穿脱都很方便,拿破仑对其非常喜爱,经常穿在身上。因此,拿破仑给人留下的形象,既不是他当首席执政官时穿的那套镶有钻石的红天鹅绒外衣,也不是行加冕典礼时穿的那种华丽的服饰,而是这件普普通通的灰大衣。所以到了拿破仑三世时代,当人们把旺多姆广场上的一座塑像改换成穿着恺撒式的戎装的拿破仑铜像时,巴黎人见了都觉得很不顺眼。

拿破仑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他对这件大衣之所以每年必穿,就是因为它的舒适。拿破仑也常穿用克什米尔短绒毛料做的上衣和套裤,每天早上都要换一套,每套浆洗三、四次也就弃之不用了。因为他素有在裤子上擦拭笔尖的习惯,每次穿上干净衣服后,过不了两个小时,裤上便留下了点点墨迹。

拿破仑是一个喜欢按照旧习惯生活的人,到了帝国初年,他穿的鞋依然是他在军校读书时为他做鞋的鞋匠做的,款式十分陈旧。拿破仑的心腹侍从孔斯坦说服他让鞋匠给他重新量一下尺寸。鞋匠得到消息,听说要面见皇上,激动不已,他多方询求建议,最后决定按法国人的样子,穿上套裤,戴上三角帽,腰上再挂一把剑,晋见了拿破仑。拿破仑问:“做一双鞋要多少钱?”鞋匠回答“十八法朗,陛下。”“太贵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说道。别惊诧这话从他口中说出,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拿破仑对自己的日常开销比小乡绅还要节俭。他有两顶著名的海狸皮帽,戴旧后,便让人替他拿去整新了。

如果按当时置办时的价值算,拿破仑的灰大衣便是价格最高的。因此,在至今保留的拿破仑的遗物中,这件灰大衣无疑是最珍贵的了。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