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会议开幕以来,巴黎人民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不断举行示威游行。在广场和林荫大道上,特别是在巴勒、罗垭园,经常聚着许多人,听鼓动家主张变革的演说。1789年6月30日,4000名常到巴勒、罗垭园的人,强力释放了10名因抗命而被监禁的国王禁卫军,并抬着他们游行。而被国王派去恢复秩序的军队高呼“国民万岁!”不愿镇压群众。

路易十六表面屈从于国民议会,6月26日却发出秘令,向巴黎调军,用武力消灭国民议会。已识破其阴谋的巴黎人民毫不示弱,立即向议会提出撤走国王军队的要求,可国王却嘲弄、威吓地说:军队是用来保护议会自由的,如果议会对此感到不安,他准备把议会迁到外地去,这无疑更激怒了第三等级的代表。

7月11日,路易十六换军队将领,用反动贵族布勒杜伊代替赞成改革的内克尔。消息传来,群情激愤。巴黎人民走上街头,举行浩大的示威游行,各集会场所挤满了人群。工厂罢工,商店关门,就连戏院也停止了演出。当得知政府军枪杀集会群众的消息后,巴黎人民更怒不可遏,“拿起武器”的呼声传遍全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公民统统武装起来了。

13日早晨,巴黎上空响起了警钟,一次武装起义开始了。每个公民都宣称自己是祖国的战士,在自己的帽子上钉上一个绿色的帽徽,拿起匕首、长矛、梭标、木棍向反动政府军猛攻。在人民英勇斗争中,许多士兵纷纷倒戈。到晚上,巴黎大部分地区已由起义人民掌握,这时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加紧活动,迫使旧政府同他们共同组成新的市政府——常务委员会,决定成立国民自卫军,以恢复和维持市内秩序。

在巴黎东南部有一座巴士底狱,1382年建成,最初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英国的进攻。随着巴黎市区的不断扩大,巴士底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改为王家监狱,专门用来囚禁政治犯。

这座阴森可怖的建筑物由坚厚的城墙和几个高大的塔楼组成,塔楼的顶端是8个巨大的炮台,里面有个军火库,装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炮口则对准巴黎平民聚居的圣安东郊区;监狱四周有25公尺宽的深水壕沟,只有通过桥才能进去。几百年来,它就像封建君王豢养的恶犬一样,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巴黎市民。它就是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广大人民早已对它深恶痛绝,期待时机,将它一举捣毁。7月14日,成千上万的起义者,手持武器,高呼着“打到巴士底狱去!”的口号,奔向巴士底狱,将它重重围困。在和平占领巴士底狱的计划失败后,愤怒的群众立即发起进攻。石头、圆木、斧头很快成了攻城器械;起义者不畏枪林弹雨,架云梯,登城墙,开大炮,轰城门,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百余名起义将士血溅杀场,而后继者毫不退缩,越战越勇。炮声轰响,砖飞石溅,烟雾弥漫……随着一次次的努力,一颗炮弹终于打断吊桥铁索,突破口找到了,很快起义者便扩大战果,潮水般涌入堡垒,释放政治犯,打死负隅之敌,活捉并处死了守军司令德洛纳。

15日,起义者把巴士底狱完全拆毁,封建罪恶的象征只留下断壁残垣、瓦砾石块,人们在其废墟上竖起一块木牌,上面书写着“这里埋葬了巴士底狱”。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开始。19世纪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决定把7月14日这一天作为法国国庆日,一直相沿至今。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将永留后世。1790年的7月14日,是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伟大事件,法国人民展开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各地的国民自卫军派出2万人,即从每200人中推选一名代表,前往巴黎参加庆典。国民议会为此颁布一项法令规定:代表们的一切费用由巴黎各大区分摊,王国军队的代表将由11000名老兵组成。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联盟节的由来。巴黎市民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他们一起分享赢得的自由权利,这确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

联盟节前一个月,全体巴黎市民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人们的爱国情绪极为高涨,争先恐后提出各种接待的想法和建议。比如有人说,胜利广场的铜像底座上放着许多从外省掳来的塑像,象征国王对全国的统治,现在应把它们立即搬走,“以免伤害外省兄弟们的自尊心”。

胜利广场本身也需要修整了。这方广场本是当年巴黎人打败诺曼人的见证,面积约30万平方尺,但它现在到处坑坑洼洼,实在有损国都形象。巴黎人从6月中旬起开始实施庞大的整修计划,但直到距7日14日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还有大半工程未完成。人们都说,除非奇迹出现,否则……

然而,奇迹果真出现了。一位名叫卡特利的国民自卫军士兵给《巴黎记事报》写信建议,动员全体巴黎市民去广场上参加义务劳动,这办法很快得到了响应。报纸出版当天,巴黎人不分男女老少,几乎全城出动直奔胜利广场了。整个工地热火朝天,歌声此起彼伏,人们看到,修女、残疾人、僧侣、法官以及女演员一起齐心协力地同拉一辆装满泥土的两轮车。著名神甫西哀耶斯和后来成为拿破仑妻子的约瑟芬的儿子并肩挖土;修士们在将军的率领下一声不吭地埋头干活……每天参加玛斯广场劳动的人数竟达25万之多,但整个工地秩序井然,没有一名巡逻士兵,听不到一句骂人的粗话。许多人带着全家前来劳动:丈夫挖土,妻子装车,子女推车,老人和幼童在一旁加油鼓劲儿。人们互相信任,感人至深:一位青年把手镯戒指连同脱下的衣服往地上一放就去干活,有人提醒他当心东西,他说大伙都是自家弟兄,没有关系。当他收工回来时,财物果真原封未动……

代表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了,巴黎居民纷纷腾出自己的房子让他们住,拿出最好的饭食请他们用。

7月14日,联盟节终于来到了。清晨,在茫茫白雾中代表们列队来到巴士底狱,八点钟人们向早已整饰一新的胜利广场进发。队伍穿过市区,成千上万群众夹道欢呼,下午3点半,到达目的地,所有人在隆重的庆祝仪式中为祖国祈祷,15万人在自卫军长官拉法耶特将军带领下庄严宣誓。塞纳河上空久久回荡的是礼炮、军乐和人们保卫祖国的誓言。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起义胜利后,制宪议会实际上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机关,左右大局、操纵议会的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在第三等级的代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有半拉波、拉法耶特、巴纳夫、拉默等人。这些人都属于斐扬俱乐部,因此又称为斐扬派。

在巴黎人们起义过程中,大资产阶级就已和旧政府联合组成“常务委员会”。继而,常务委员会决定组建资产阶级国民军。7月15日,金融资产阶级代理人贝野被选为委员会主席,拉法耶特为国民军司令。为防止劳动人民参加国民军,特意规定国民军士兵要有一套华丽的军装,并要自备武器,平民家庭当然无力置齐这些,因此只有资产阶级才有资格参加国民军。国民军士兵都佩带红蓝白三色帽徽。白色代表王室,而蓝红二色则代表巴黎市——这说明大资产阶级依然是忠于王室的。7月18日,国王接受了三色革命帽徽,承认了权力的消失。以后,三色旗成了革命的标志。

1789年夏,农民起义爆发,迫使制宪议会首先注意到了农民问题。8月4日至11日,议会通过“八月法令”打击封建制度,农民得到了一些好处,但土地却没有回到自己手中。为了明确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制宪会议在拉法耶特的建议下,决定起草《人权宣言》。

8月26日,《人权宣言》正式发表,它成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法律是公民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宣言提倡人权和法治,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等级特权;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以及“人民主权论”和“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把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确定下来。它在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进一步启发人民革命意识等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在封建制度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承认财产的不平等,在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维护了第一、第二等级的财产,而一无所有的广大人民、农民的财产权无从谈起,这些虚伪性说明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只是对其一方而言的,人民仍处于受剥削和压迫的地位。

“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相继出台,而路易十六却不予以承认,还阴谋策动反攻——武力解散议会。1789年10月1日,国王和王后在凡尔赛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反动军官。在宴会上,军官们把三色帽徽掷在地上践踏,佩起白黑徽章——白色代表国王,黑色代表王后——声言要置人民于死地。

这时,巴黎陆续出现粮荒,物价不断上涨,家庭主妇买面包每天都要排几个小时的队。当国王阴谋武装镇压革命的消息传来后,又一次被激怒的巴黎人民立刻行动起来。10月5日,妇女们成群结队,高呼“要面包!要面包!”冒雨奔向凡尔赛。她们把国王、王后和王子分别比喻成面包房老板、老板娘和小老板,边走边喊:“我们去找面包房老板、老板娘和小老板。”沿途中不断有巴黎市民加入队伍。刚打猎回宫的路易十六还没来得及回味猎中乐趣,清算猎物数量,就已经被人民包围在宫中了。经过紧急召集的议会连夜商讨,路易十六被迫批准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答应确保粮食供应。就这样,巴黎革命人民,特别是妇女又一次成功地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斗争勇气和巨大力量。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常见成语故事与人物相关内容,请点击: 常见成语故事与人物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75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