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字伯荪,浙江绍兴人,幼时聪慧异常,勤学好问,1901年被聘为绍兴府学堂算学教师,后提升为副监督。1903年赴日,期间结识革命党人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受其影响,倾向革命,逐渐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党人。1904年加入光复会,1905年创办大通学堂,为革命积蓄力量,1906年捐资为道员。1907年被任命为巡警学堂堂长,后又任陆军小学监督。他利用职务之便,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传播革命思想,积极筹划武装起义。与秋瑾相约于7月6日同时举义,后改在7月19日。起义前,革命党叶仰高被捕叛变,安徽巡抚恩铭得知机密,准备搜捕革命党,徐锡麟见形势危急,与陈伯平、马宗汉计议,商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发动起义,刺杀恩铭,占领安庆。但毕业典礼提前至7月6日举行,起义被迫提前。7月6日一早,徐锡麟与陈伯平、马宗汉召集巡警学堂学生,发表演说,训诫他们要“不忘救国”。上午8时,恩铭及文武官员到达礼堂。徐锡麟上前,佯呈学生名册,向恩铭举手行礼,大声说道:“回大帅,今日革命党有事。”恩铭正在惊愕,陈伯平上前投一颗炸弹,但未爆炸。徐锡麟由靴内拔出双枪,向恩铭连射7枪,可惜未中要害,陈伯平跟上一枪,子弹从恩铭臀部穿击心际,众护卫把恩铭抬回抚署,不久气绝而亡。满族官员顾松正想跳入一条防水沟,被马宗汉抓住处死。徐锡麟对学生大呼:“巡抚已为顾松所杀,我们快去占领军械所,从我革命。”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率学生向城西军械所进发。其时,清军已关闭城门,起义军内外联系中断,陈伯平命人拉来一门大炮,将炮弹装进炮膛,对徐锡麟说:“现在形势危急,用炮弹把抚台衙门炸掉,摧毁敌人机关,然后轰击北门城楼,打开城墙缺口。”徐锡麟见抚台衙门一带,民房稠密,制止他说:“这样做就会玉石俱焚,与革命宗旨不符。我们即能成功,老百姓必然痛苦不堪。”坚决不让开炮。不久,清军赶到,包围了军械所。起义军顽强抵抗,清兵伤亡100多人,不敢上前。清军悬赏重金捉拿徐锡麟,双方激战5个小时,陈伯平牺牲,徐锡麟、马宗汉等被捕。抓到徐锡麟后,藩司冯煦和臬司立即开堂审讯。冯煦问徐锡麟:“恩抚待你不错,你为什么要杀他?”徐锡麟义正辞严:“恩铭待我好是私情,我杀恩铭是为公。”冯煦问他同党都有谁。徐锡麟回答:“革命党人多得很;惟安庆是我一人。”敌人逼他写供词,徐锡麟提笔疾书,写下数条,纸上尽是“杀尽贪官”、“推翻清廷”、“恢复中华”等内容。徐锡麟被捕后,两江总督端方“恐有余党劫犯”,致电冯煦要立即处死徐锡麟。判决徐锡麟就地处死,剜心祭恩铭。徐锡麟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为重建中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区区心肝,何屑顾得。要杀,要剁,请便。”冯煦厉声说:“徐锡麟,你只要交出光复会名单,可免你一死。”徐锡麟立于台阶之上,朗声大笑,“可笑大人有眼无珠。告诉你,革命党人遍及中华,我四万万同胞必能振兴中华,图共和之幸福。”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徐锡麟,时年35岁。安庆起义给清廷以沉重的打击,虽然失败了,但深深地激励着革命者继续奋斗。从此,革命风潮风起云涌,遍及全国。

安庆起义的同时,秋瑾计划于浙江起义响应。安庆起义失败后计划泄露,秋瑾牺牲。

秋瑾,原名闺瑾,小字玉姑,字俊卿,另字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女诗人。

秋瑾1875年生于福建厦门。自幼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长大后目睹清廷腐败,国权沦丧,民族危急存亡,决心献身救国事业。1904年4月,秋瑾冲破家庭的束缚,自筹资金赴日本留学。在日期间,积极从事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重建“共爱会”,与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同年秋,在东京创办《白话报》,鼓吹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不久参加冯自由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年底回国,在绍兴加入光复会。1905年7月复回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为反对日本《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而愤然回国,在上海与易本羲创办中国公学。又与陈伯平以“锐进社”为名,联络会党,筹划起义。同年冬,创办《中国女报》,号召妇女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1907年,秋瑾到大通学堂任督办,整顿纪律,严格规章制度,在学校设体育专修科,从上海买来250支枪、20万发子弹,为起义作准备。期间,秋瑾奔波于杭州、上海两地进行革命组织活动。又去金华、处州联合会党,不到半年,发展光复会会员600多人。4月,秋瑾在杭州白云庵召集会议,决定把浙江会党几千人按“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编为八个军,总称“光复军”。并亲自拟定军制、军旗、军服等,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约定于7月19日在浙、皖同时起义。还制定了周密的起义计划:先由金华起兵,处州接应,诱杭州清军出动,绍兴光复军渡钱塘江,袭取杭州;若不成,则返回绍兴,从金华经江西去安徽和徐锡麟会合;若浙、皖起义成功,则合兵攻取南京。但不幸的是,由于叛徒泄密,徐锡麟于7月6日在安庆提前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遇害,浙江起义的计划也因而泄露。众人劝秋瑾暂离绍兴避难,秋瑾毅然说:“我怕死就不会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7月13日,清兵围攻大通学堂,秋瑾持枪亲自指挥学生战斗,后因寡不敌众,学堂被攻占,秋瑾被俘。面对敌人严刑拷问,秋瑾始终坚持入会誓言“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对组织机密、同志下落,只字不说,怒斥敌人“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绍兴知府贵福亲自提审,伪装亲近,“贤侄女,只要你说出同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可以打包票,保你无事,且高官厚禄,前途无量,何必做革命党,受这份罪呢?”秋瑾冷笑说:“要我招什么?你大通校董,与校友合过影,谁是革命党还不最清楚!你曾赠我‘竞争世界,雄冠全球’的联语。要问革命党是谁,你便是!”贵福恐惧万分,一语皆无,慌忙退堂。敌人严刑逼供,秋瑾挥笔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句子,痛斥清政府黑暗统治,抒发满腔义愤,忧国忧民的心情。1907年7月15日,秋瑾于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时年31岁。大通学堂的洗衣妇王友安冒着生命危险,将她遗体裹敛后葬于卧龙山。1908年1月,秋瑾好友徐自华、吴芝瑛按她的遗愿将灵柩改葬于西冷桥畔,并砌碑以示怀念。孙中山后来手题“巾帼英雄”匾额于墓地,以示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徐锡麟、秋瑾虽然牺牲了,但他们为国为民不畏死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国人,更多的人踏着烈士的足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