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公元688年—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信仰佛教的商人家庭。14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法号“鉴真”。先后随法师道岸在长安、洛阳等地从名师学习佛经,后返回扬州做龙兴寺、大明寺主持。

唐朝时期,中国既是世界文化中心,也是佛学中心之一。当时日本国经常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公元742年,日本兴福寺的荣睿和大安寺的普照两位僧人来到扬州,邀请当时已颇有名气的鉴真大师去日本传播佛经。这荣睿、普照二僧本是日本人,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佛学,到现在已在中国学了10年。因日本国主派他二人物色一位大唐国僧去日本弘扬佛法、传播文化,故此找到鉴真。当时去日本的海路十分艰险。但鉴真大师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且毅然说道:“为了佛法,何惜生命。”天宝二年,正当鉴真一行积极准备东渡之际,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天,计划和鉴真一起赴日的鉴真之徒道航和尚在师徒间议论时说:“我们这次去日本是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文化。因而,所去之人定要学习精深,德高望重,否则定让日本国小看我大唐王朝。像如海这样少学之辈,就不必同行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海得闻此事,怀恨在心。竟跑到官府,诬告道航要出海与海盗勾结。官府县令听了,立即差人将道航拿去,并且搜走了许多东渡所用的船只。后来虽查清是如海诬告,但仍没收了出海船只。这次东渡计划只好落空了。但是55岁的鉴真法师没有气馁。第二年,他又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再次筹划东渡之事。他除派人采买了必须的船只、粮食、药品等日用必需品外,还买了许多文物书籍。他考虑到日本建筑佛寺方面的需要,还招聘了几十名玉工、画师以及镂刻、铸写、修文、镌碑等方面的工匠。唐天宝二年12月(公元743年),鉴真、荣睿、普照、恩托等100名僧众,由扬州登船,出大运河口,顺长江东下。不幸遇到飓风,船被击破。鉴真等人冒着12月的严寒,修好船只,继续前行。但是中途又触暗礁,船只沉没,所幸众多人员幸免于难。但船沉海底,粮、水、药品等所用之物均与船同沉。鉴真等人只好登上一座荒凉的小岛。一直在饥渴中等了三天三夜,才等来一批海上渔民,将他们救回。第二次东渡又就此失败。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也皆因有人诬告鉴真一行人而未能成行。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春,鉴真此时已61岁。但他老而弥坚,又一次积极准备东渡。这次东渡,共计35人,在扬州的新河上船。可是没等出海就遇上风浪,被迫在一个小岛上避风,待了一个月才接着航行。走到署风山(今舟山群岛附近)又停了一个月。再次启航不久,又遇大风浪,船只无法控制,只能任凭风吹浪打,随风漂流。十几天之后,才漂到岸边,到了振州(今海南岛崖县)。鉴真和尚在海南岛大幸寺逗留了一年时间。在此,他除了讲律、授戒之外,还把大云寺已经破败不堪的大殿修缮一新。后来他又一路经由雷州(今广东海康)、罗州(今广东庸江)、白州(今广西博白)和象州(今广西象县)至桂州(今广西桂林),途经各州县,无不受到热烈欢迎。鉴真大师又在桂州开元寺住了一年,授戒讲律,非常繁忙。不久,鉴真又应邀去南海郡讲经。不料,途中荣睿不幸病逝,鉴真大师哀痛不已。在南海郡住了几月,他便率众启程北返。由于五次东渡失败,鉴真大师有些着急上火,又加上南方炎热,他的双眼不幸失明。他的徒弟僧公将他回护至扬州龙兴寺时,已是天宝十年,他已63岁了。又过了两年,即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日本派第十一位遣唐使来唐。日本留学生晁衡陪同日本使臣到扬州,再次盛情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经。晁衡当时在京都任四品秘书兼卫尉少卿之职,因此由他出面邀请,官方给予了高度重视,处处为鉴真行方便、开绿灯,使鉴真得以搭乘日本遣唐使的大船,第六次东渡,此次终于成功。鉴真踏上日本国土,立即受到各界欢迎,还专门为他在奈良修建了一座唐招提寺,请鉴真做主持。

鉴真大师此去日本,带去并宣讲了天台经书,奠定了日本天台宗的基础。天台宗在日本平安时期迅速发展,对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弘扬佛教,鉴真还把当时先进的唐文化大量介绍给日本人民,对日本建筑、医药、绘画、书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日本人的生活方面,鉴真一行也很有影响。据说日本制做豆浆和豆腐的方法,就是鉴真传过去的。所以日本豆腐店的老板,都把鉴真看作开业祖师。直到现在,日本豆腐店老板仍以各种方式纪念鉴真。

鉴真和尚作为中日友好的使者,最后留在了日本。日本学者晁衡却留在了中国,肃宗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使。大历五年(公元770年),70岁的晁衡在中国病故。

而在此前七年(即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的春天,由于长期的积劳成疾,鉴真开始患病,5月6日,鉴真——这位为弘扬中国文化、并且为中日友好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佛学大师,双腿盘坐,在唐招提寺圆寂了,享年76岁。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