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尔基,人们可以一口气列出他的许多著作:《俄罗斯童话》、《列宁》、《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等。但给大多数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要数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海燕之歌》采用象征性手法表现了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密,越来越低,不断地压向海面,雷声隆隆,狂风怒吼,闪电如火蛇一般在游窜,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冲向高空,同它们进行激烈的搏斗。在乌云与大海之间,海燕在勇敢地飞翔,它高兴地嘹亮地叫着,像胜利的预言家一样大声呼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名言作为一个时代的号角永远定格于历史之中,无论是谁读到它都会被这高扬的热情、壮烈的场面所深深打动。显然,在作品中,海燕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化身,在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他满怀豪情地投入战斗之中,乐观而又坚定自信地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洗礼。这种从海燕身上透露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深深鼓舞了处在黑暗统治之下的俄国人民,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这种影响波及到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高尔基创作如此一部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浪漫主义作品,正处在俄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高尔基就像那只勇敢的海燕,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当了革命的预言家和宣传者。

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的确,他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高尔基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一座小城,父母是清贫的手工劳动者,又都早早地离他而去。童年时期在外祖父家的寄居生活也未能维持多久,年仅10岁时,高尔基便流落人间,拣破烂,做学徒,当杂工,受尽欺凌侮辱,备尝生活的艰辛。但是高尔基酷爱读书,尽管只上过两年小学,但他通过勤奋自学也具备了相当的文化素质。长期底层社会的漂流生活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早期的革命运动和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开阔了他的眼界,并且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指引他走上革命作家的道路。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占较大比重的是现实主义作品,如《切尔卡什》、《玛莉娃》等。这些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重压之下各种类型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诸如农民、工人、乞丐、小偷、妓女等,而以描写流浪汉的题材最为成功,代表作为《叶美良·皮里雅依》。主人公叶美良是一个生活得猪狗不如的流浪汉,一天晚上,当他准备抢劫一个商人时却救了一位少女。这位少女因为失恋而意欲自杀,而叶美良真诚地劝慰她,并鼓起少女生活的勇气。高尔基的创作表现了这些底层人精神上的明暗两面。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产物,流浪汉一方面粗野下流,自暴自弃,另一方面还保持着人性中闪光的一面,即他们的正直善良的个性。流浪汉非人的生活是对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出的愤怒控诉。

高尔基早期的浪漫主义代表作是《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在《鹰之歌》里,有鹰和蛇这两个形象。鹰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却不悲观沮丧,它渴望新的斗争给它带来自豪和幸福,最后它在万里长空中张开翅膀,壮烈地死去。而蛇却对鹰的壮举加以嘲笑和不屑,它终日爬行于气味腐朽的阴暗之处,不觉其低,也不嫌其暗,这是庸俗和卑琐思想的化身。

《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列宁称赞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这部小说第一次生动描写了工人阶级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歌颂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塑造了具有相当社会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的光辉形象。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尼洛夫娜,即“母亲”。她本是一个胆小怕事、卑怯懦弱的家庭妇女,迷信宗教,不敢反抗丈夫的虐待。然而,当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和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闯进她的生活天地后,她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革命的洗礼之中,她大胆地迈了出去,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她也终于不再落后无知,柔弱可欺,而是更加勇敢、坚定和成熟。

这个故事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夫镇的工人五一游行事件,来自于生活,但经过了艺术的典型化加工,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