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乐音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啊,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啊,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么能遥远?(节选)

一曲《西风颂》让多少踯躅街头的人看到了春天的到来,使多少失意者重新踏上前进的航船。然而她的作者雪莱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黯然离去,使成千上万的人吟诵着他的诗歌默默地为他祝福。

在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他们都是消极浪漫主义者,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向往中世纪的宗法制生活方式。他们致力于写远离现实斗争的题材,讴歌宗法式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并通过缅怀封建的中古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19世纪初期继“湖畔派”而起的诗人是拜伦和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年出生于一个富豪的贵族家庭,他所进的学校也是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的,先是在伊顿公学,1810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可是,雪莱一开始就对当时教会严格控制的大中学教育深感不满。在牛津大学不过半年,便因为散发了自己所写的小册子《无神论的必要》而被学校开除出去。这激怒了他顽固的父亲,家庭从此和他断绝了关系,只保留对他微薄的金钱接济。他的未婚妻也和他解除了婚约。从此,自19岁开始,雪莱就成了被上层社会排挤出去的流浪儿,但同时,一个日益坚决的革命者也逐渐成长起来。

生活的贫困颠沛再加以社会的诽谤和迫害,丝毫没有顿挫雪莱的坚毅意志。他本人就像所歌唱的“云雀”一样,带着欢乐的歌唱直飞向他所向往的天空,从没有反悔。在资产阶级看来,他是疯狂的,是毒蛇。19世纪英国批评家马太·安诺德有一句“名言”论及雪莱说:雪莱是一个“美丽的然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枉然在空中拍着他闪烁的银色的翅膀”。这就是某些评论家在最好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一切了。

当然,他的诗歌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恩格斯曾指出:“雪莱,天才的预言家,和满腔热情的、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的拜伦,他们的读者大多数是工人……”。据马克思的女儿爱琳诺说,马克思曾称雪莱是“彻头彻尾的革命家”。

雪莱的阅读非常广泛,阐述进步思想的书籍如威廉·葛德汶的《政治的正义》、托马斯·潘思的《人权论》等都是他经常阅读的,他对自然科学知识也抱有浓厚的兴趣,对科学的爱好已经给他的推崇理性和对世界的唯物认识奠定了基础。

离校不久,他到了凯斯维克,就是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在那儿歌颂自然之美的地方。但雪莱看到的却是一幅悲惨的景象,在书中他写道:“在这凯斯维克,虽然风景是可爱的,但人们却可憎。河里常常发现被不幸的女工所扼杀的孩子。”

1812年2月,雪莱带着他新婚的妻子海瑞特和自己所写的《告爱尔兰人民》小册子,到爱尔兰去鼓动当地的民族革命。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实际革命工作,对他此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告爱尔兰人民》里,他写道:“战争对你们的幸福和安全难道是必要的吗?穷人从国家的财富或疆域的扩展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们从‘光荣’得不到什么,这个字眼不过是政治家用来掩饰他们的野心或贪婪罢了……穷人用自己的血、劳作、快乐和美德当作代价,来买这‘光荣’和这财富。他们为了这魔鬼的事业而战死沙场。可悲的是,下层人民所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不过为了使压迫者更凶残地压迫他们而已。可悲的是,穷人必须把那使他们全家免于饥寒的财物当作税款交出来。……许多丰衣足食无所用心的人们在斥责改革;狠心的、或者无所用心的人们啊,有多少人正在你们权衡利害时忍饥挨饿,有多少人正为了助成你们的快乐而死去。”

这篇文字是相当鼓舞人心的,并且,它的立论完全站在赤贫的无产阶级的一面。

雪莱很重视他的爱尔兰之行,他认为“不是最高贵的成功就是最光荣的殉道”在等待他。他把《告爱尔兰人民》的小册子一面廉价在书市出售,一面还亲自在都柏林以各种方式散发它。除此而外,雪莱还把传单放在用木塞塞好的玻璃瓶中,置于海上任其漂流,或者用氢气球把它送往空中。

据当时报纸的记载,雪莱曾在都柏林的剧场中对爱尔兰的贵族们发表演说,效果非常好,激怒了一些顽固派。

1813年,雪莱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在这部长诗中,他表达了自己最基本的政治、哲学和美学观点。雪莱采取梦幻和寓言的形式,描写仙后麦布女王引领熟睡的纯洁少女伊昂珊的灵魂到宇宙中去观察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雪莱通过这个梦幻故事,揭露暴君和僧侣摧残了人类的自由和才智,剥夺了人民的劳动果实,从而使千百万人民忍饥挨饿。他指出,变革是自然的法规,理性的声音终将唤醒人民,推翻暴君、僧侣和政客的统治,一个人人丰衣足食,人类才智获得解放,由道德、理性和科学统治的幸福社会必将出现于世界。

这首长诗的出版以及1811年至1813年所发表的政论,引起了英国统治阶级对诗人的极端仇恨。他们以各种借口造谣中伤,使雪莱的身心遭到不小的折磨。

在此期间,他的第一个妻子海瑞特不能理解他的精神生活。而由于和葛德汶一家人的接近,他热烈地爱上了葛德汶的长女玛丽,两人在1814年7月私奔到瑞士,但同年9月因经济困难又回到英国。这一时期,雪莱为了躲避债主,一度住到小客栈里去藏身。次年他的祖父去世,有一小部分遗产属于他,他的经济状况才好转起来,但雪莱从未富有过,因为他一旦稍有进款,便要慷慨地接济友人。1816年,由于社会舆论的迫害,又鉴于国外生活比较低廉,他和玛丽再度去瑞士,并在日内瓦和拜伦结识。时隔不久,思乡的雪莱又回到英国。就在这一年,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玛丽的妹妹范妮因为单恋雪莱不能自拔而自杀身亡;接着,诗人的前妻海瑞特也投河自杀,遗下了雪莱的两个孩子,他成了涉讼的对象。她的家人声称诗人没有教养子女的资格,而托利党政府以雪莱是无神论者为借口,竟剥夺了雪莱抚养子女的权利,把他们判给外人抚养了。诗人对此极为愤慨,便在1818年3月全家移居意大利,从此再也没有回国。

在意大利安居初期,雪莱完成了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是他创作的高峰,是雪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它是在英国劳资矛盾尖锐化,欧洲民族运动高潮时期写成的。它描写被困的普罗米修斯拒绝天神朱比特的威胁利诱,坚持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诗人在剧中不仅描写了被压迫人民的苦难——饥饿、贫困、奴役,而且指出一切暴君的必然下场,预示一场革命一定会到来,一定会胜利;同时还详细地描写出胜利以后的美好景象——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完全自由“正义”、“理性”和“爱”统治的社会。最后一幕是整个宇宙欢呼新生和春天再来的颂歌。

1819年英国反动统治者残杀曼彻斯特工人群众的“彼得广场事件”对雪莱革命思想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一事件不仅加深了他对英国统治集团的仇恨,并且使他相信仅靠文字宣传或打动压迫者的理性是不能改变现有秩序的。

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充满战斗号召的政治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有《给英国人民的歌》、《1819年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写于卡斯尔累执政时期》等。在这些诗歌里,诗人揭露了社会上一切压迫和剥削的形式,统治者的罪恶,法律的不公道,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最后号召被压迫、被剥削者为争取自由而起来斗争。

此外,雪莱写的许多抒情短诗在他的创作中也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他把景物的描写和革命热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西风歌》(1819年)、《云雀》(1820年)等作品。

1822年7月8日,雪莱和友人威廉斯自斯培兹亚海港泛舟去雷亨,中途遇到了风暴,不幸溺水。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他的革命思想和对未来的坚强信念始终如一。马克思认为,凡是了解雪莱的人都惋惜他在29岁时就夭折,“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而且如果他不死,他会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急先锋”。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