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斗场又称为圆剧场,出现于罗马共和末期,是罗马统治者为满足奴隶主的娱乐及麻醉转移自由民的反抗意志而建筑的。其平面多为椭圆形,由两个半圆剧场合二为一。古罗马时期的角斗场颇多,保留至今的尚有十多处。但其中最大、保存最好的是位于罗马市中心东南的大角斗场,称为科罗赛姆大圆剧场。

科罗赛姆大圆剧场始建于公元72年,当时古罗马帝国皇帝韦伯芗建立了强大的弗拉维王朝。他对犹太人民的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耶路撒冷城被攻陷,财产被洗劫一空,无数的无辜居民惨遭杀戮,7万多居民被贩卖为奴隶。韦伯芗大帝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开始修建科罗赛姆大圆剧场。他驱赶8万名奴隶,历时8年,在公元80年建造完毕。其间共使用了约10万立方米石料与300吨用于勾联条石的铁条。据说,在这座大圆剧场落成之日的典礼上,用5000头老虎、狮子等凶猛野兽与3000名角斗士连续表演了100天。传说这座大圆剧场的设计师登齐奥就作为第一个牺牲品被投入场中,成为饿得已经疯狂的野兽的美餐。一时间,场上刀光血影,虎啸狼嗥,猛兽之间的撕咬、角斗士们之间的残暴杀戮以及人与兽之间的殊死搏斗,留下满地的残尸污血。后来,为了吸去竞斗中流下的污血,场地上铺满了沙子。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竞技场arena,拉丁文原是“沙滩”的意思,即为竞技沙滩。竞技场下面有地下室,供角斗士逗留及关闭野兽之用。大圆剧场并不仅仅为奴隶主贵族表演人与兽的角斗。有时,剧场中心舞台还被灌满水,成为一个湖泊,用来表演各种海战的场面。

公元5世纪左右,由于雷击与地震,科罗赛姆大圆剧场遭到严重损坏。曾经进行过几次修复,但不久又遭地震破坏,最后成为一片废墟,不再有人在这里表演。后来一度成为罗马的采石场,很多石条被运走建成别的建筑,例如圣彼得大教堂,在它那里就能找到从大圆剧场搬来的基石。直到后来,教皇公内德托十四世于1740年颁布法令,宣布大圆剧场为圣地,任何人不得随意践踏破坏。这样,大圆剧场得以保存下来。1800年以后,经过几次修复,大圆剧场大体上恢复了原来的雄姿。

科罗赛姆大圆剧场是个椭圆形平面的露天大剧场。它的立面总高为48.5米,分为四层,全部用灰华大理石贴面。下面三层是连续的券柱式围廊,底层是雄健的多立安柱式,第二层是秀美的爱奥尼柱式,第三层是华丽的科林恩柱式。最上层是实墙,装饰着科林思壁柱,是公元3世纪加上去的。立面没有主次前后,适应人流的均匀集散。券柱柱廊产生明暗虚实的对比变化,又统一于整体的韵律、单纯的形体中,气势雄浑。椭圆形平面的长轴为188米,短轴为156米。观众席也分为四层,共有60圈大理石座位,可容纳8万名观众。剧场周围均匀分布着80个出入口,当表演结束或有紧急意外发生时,可以很快疏散观众。观众席从低向高分为四等。最低层为包厢,为皇帝、贵族、主教及其他高级官吏所设;第二层为地位尊贵的市民、小奴隶主所设;第三层是平民百姓的席位;第四层据说专门为妇女所设,座椅全为木制;再向上还有一个宽阔的平台,没有座位的人可以随意站在那里观看表演。中央表演区也呈椭圆形平面,长轴为86米,短轴为54米,周长524米。沙场周围是一圈5米高的坚固护墙,是为保护观众安全而设。

这个庞大的建筑由石块、铁条与混凝土建成。观众席架在底层七圈柱墩上,采用了筒形拱、交叉拱、环形拱、放射形拱的技术,结构简洁明了、完整统一,达到很高水平,代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它的基本型制为现代体育场的建造树立了典范。

科罗塞姆大圆剧场作为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永恒象征炫耀一时。岁月流逝,它记载着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也记载着无数个灵魂的哀鸣与不平。它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震撼着每一个善良的灵魂。

更多世界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