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在元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当时的一个著名剧作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王实甫。

王实甫生性耿直。有一次,关汉卿看见王实甫又与一个米店伙计吵了起来,忙赶过去询问王实甫是怎么回事。王实甫正与人家吵的面红耳赤,见关汉卿来了,一把拉住他道:“你来评评理,他们卖米分量不足,却又说我是无理取闹!”“少了多少米?”关汉卿素知王实甫的脾气,忙问道。

“半两!”王实甫回答得理直气壮。

“那你买米的时候为什么不说?!”米店伙计插嘴问道。

“我?不是我买米。”

“不是你买米?是你家人买的?”

“不,不,是——”王实甫向后一指,却发现,刚才那个买米后向他抱怨分量不足的老婆婆不知何时,早已不知去向。

关汉卿见状,哭笑不得,一把拉了王实甫就走。其实,这类事已不是发生过一次。关汉卿和韩退之为此不知在背后议论过多少次,都觉得王实甫这个人不爱说话,又有点死心眼。但同时,他们也承认,王实甫个性正直,深沉文雅。虽然朋友们有时与其难沟通,但由于他心地善良,人缘极好,大家又都十分喜欢他。王实甫生于大都,名德言,才华横溢,但却一生不仕。只是像关汉卿一样做了个落拓文人,一生都在教坊勾栏中度过。

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他对贫苦百姓十分同情,这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王实甫的杂剧现存的只有《四丞相歌丽堂春》、《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还有几部残存作品,如《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等。王实甫是一个注重文采的剧作家,他的作品语言非常优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西厢记》。

《西厢记》写得十分凄婉动人。叙述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崔相国死后,他的妻子和女儿崔莺莺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在途中,她们于普救寺稍作停留。在此期间,偶遇张生。张生一见莺莺貌美,萌生爱意,大胆表达。但莺莺贵为相国小姐,却不敢稍越雷池半步。

这时,叛军首领率兵包围普救寺,崔老夫人慌了神。许愿说,谁能退兵她就把女儿嫁给谁。张生一听,大喜。立刻对老夫人说他可以退兵。他请求朋友杜将军领兵解普救寺之围。杜将军果然相助。但老夫人出尔反尔,她本来就瞧不上张生,当时不过是情急之下所为。现在围兵既解,她背信弃义,只让莺莺与张生以兄妹相称。其实莺莺也很爱慕张生,只是迫于礼法不敢流露出来。后来,张生解普救寺之围,母亲答应将自己许配张生,她心中暗喜。可是后来,母亲又反悔。她又急又气,但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张生却因为受到这个打击病倒了,很快便奄奄一息。临死,托红娘求莺莺与他相见一面。莺莺闻听,顾不得礼法,去见张生大胆示爱。不想张生的病也因爱情的滋润,渐渐好了起来。后来,在红娘的帮助下,二人开始秘密约会,情深意重,私定终身。不料,事情败露。老夫人察觉此事,拷打红娘,才知道真相。但木已成舟,没有办法。老夫人逼张生进京赶考,中了状元方可娶莺莺。

后来张生果然中了状元,又克服了情敌郑恒的纠缠,才与莺莺结成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爱情诗剧。它婉曲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借此表现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西厢记》中人物形象刻画最成功的就是红娘。她聪明伶俐,被夹在老夫人、张生、莺莺之间激烈的矛盾斗争中,从容应付,十分关键。她的出场促醒崔、张二人,从而与老夫人进行抗争。她不断嘲笑张生,帮助小姐,构成请宴、听琴、闹简等喜剧场面。《拷红》一场最为精彩。《西厢记》剧情长而不厌,起伏跌宕,动人心怀。

《西厢记》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王实甫的创作:其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西厢记》不愧为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王实甫也因此独领一代风骚。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81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