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字若思,公元1231年出生于顺德邢台一个书香世家。

郭守敬从小就受到祖父郭荣的熏陶,对天文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更喜欢制作一些小型简易的测量仪器。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一天,他不知在哪儿得到一本《莲花漏图》,如获至宝,足不出户,研读起来。平时,家人们都喜欢和这个聪明而又有些木讷的小少爷逗着玩。突然一连几天都不见他,感到非常奇怪。忙让老家人前去探听探听,看他又在鼓捣什么新鲜玩意。老家人悄悄走到郭守敬的书房外,舔破窗户纸向里一看,心里乐开了花,想:我们小少爷终于肯读正经书了。乐颠颠出去告诉家人:“小少爷在温习功课,不要去打扰!”众家人吐了吐舌头,都走开了。时值仲夏,老家人恐怕小少爷热着累着,忙为郭守敬沏一壶香茶送去。然后,抓起一把蒲扇在他身后轻轻扇着。老家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从小就在郭家,非常忠心,也非常疼爱郭守敬。只是他看不惯郭守敬整天瞎鼓捣,认为那是不务正业。早年跟着老太爷郭荣,所以也认得几个字,他总觉得只有孔孟之道才是正路。今见小少爷终于肯静下来读几本正经书了,心里十分高兴。可是他为郭守敬扇着扇着,渐渐地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小少爷不时地抓耳挠腮,哪有一点读正经书的样子?他不禁掂起脚尖,探头看小少爷到底在读什么书,一看之下,老家人傻了眼。那本书都是些图啊、画的。正经书哪有这些呀,小少爷想必是又在研究制造什么东西。想到这些,老家人扇子也不摇了,垂头丧气地走出房门。但是他又实在心疼郭守敬,不时进屋去看看。发现郭守敬竟然一天水米未进,仍在那儿冥思苦想。不禁劝道:“少爷,歇会吧!实在不行,就别想了,去问问老太爷不就行了?”可是郭守敬正钻研得入迷,竟一点也没听见他讲话。就这样,郭守敬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彻底弄通了《莲花漏图》的原理和作用。事情传到老太爷郭荣那里,老爷子禁不住高兴地将孙子夸奖了一番。这郭老太爷可有些与众不同,他丝毫不觉得孙子这是不务正业,相反,倒十分支持他。从小郭守敬就被送到当时非常著名的刘秉忠门下攻读。刘秉忠精通天文地理,音律术数。长期的刻苦攻读和耳濡目染为郭守敬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水利专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他还在此期间结识了张文谦、王恂等学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获益匪浅。公元1250年,19岁的郭守敬开始崭露头角,在水利方面初露锋芒。

在邢台城外有一条河。河泥长年淤积、河堤滑落,致使河道堵塞。此地原有的一座桥被洪水毁于一旦。桥身被冲走,桥墩淹没,呈现出一片汪洋之态。不仅交通不便,还水灾不断。由于弄不清桥址原来在哪儿,又找不到合适的建新桥之处,许多建桥高手都只能摇头兴叹。郭守敬深为家乡的父老们忧虑。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郭守敬毅然站出来,要为家乡父老们将这桥重新架起来。尽管郭守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可许多人还是不敢轻易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后生小子。但是,郭守敬并不在意人们猜疑的目光。他不辞辛苦,冒生命危险在滚滚洪流中搜寻,在陡峭的两岸河堤上查找,终于找到原有河道和桥墩遗址。他立即组织邢台人民清除淤泥,疏通河道,修筑堤岸。然后反复勘测,精心设计,很快建成一座坚固而又美观的石桥。从此,郭守敬名扬天下。当时的著名学者张文谦在郭守敬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他。后来见郭守敬才智超人,越发赏识他。公元1260年,这位当时的中书丞巡视大名、彰德等地。他深知这些地方的水利建设一直不好,经常洪水泛滥,弄得民不聊生。于是他便邀请郭守敬一路前往。郭守敬是个闲不住的人。一路上认真勘查水域,细心观察地形,描绘图纸,整理资料,真可谓废寝忘食。张文谦看在眼里,赞在心上。一到上都,便向元世祖忽必烈举荐郭守敬。忽必烈一向比较赏识张文谦,而且也深为河南、河北的连年大水所头痛。一听郭守敬对这方面颇有研究,立刻传令召见。忽必烈与郭守敬一谈,不禁大为赞叹。郭守敬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为忽必烈提出6条治水建议。忽必烈龙颜大悦,立刻让他负责各路河渠的修整管理事务。郭守敬不负众望,着手主持修缮河南、河北的河道,其精神都快赶上古代的大禹治水了。以后,他又曾主持整修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的西夏的古灌溉渠道,疏浚了400里的唐来渠和250里的汉延渠等80余条渠。《宁夏新志》评价说:“逮今西坝桥梁,尚其遗制,工作甚精。”公元1292年,天大旱。元大都饮水吃紧。不仅城内就连城外都很难找到好的水源。文武百官为此忧心忡忡,因为皇上已经两次为此事大发雷霆了。这一天早朝之上,忽必烈刚一坐上龙椅便问:“众位爱卿,可曾为解决大都吃水紧张的事想出办法了吗?”怕什么有什么,众位大臣正为此事担心,没想到忽必烈这就问下话来。一时,面面相觑,无人敢搭话。

忽必烈见半晌无人回音,大怒。一拍龙书案喝道:“你们吃国家的俸禄,难道就不知为国家效力办事吗?不能办事,我要你们这些蠢才有何用?!”

此时,有一人突然站列出班,跪倒磕头道:“皇上息怒。”

忽必烈一看是张文谦,便问道:“莫非张爱卿想出解决的办法了么?”

“非也。”忽必烈刚要发怒,却听张文谦继续说道,“不过,臣保举一人,只要他一出马,保证大都再也不会出现吃水困难的事。”

“噢,你这一说,我倒也想起他了。我真是糊涂,怎么把他给忘了呢?好,就派他去吧!”说完,忽必烈便悠然地退朝回宫,众大臣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你道忽必烈与张文谦二人所说是谁?正是曾任过副河渠使、都水少监、都水监,直至工部郎中的郭守敬。郭守敬受命之后,二话没说,立即到大都周围的各州县进行勘察。他不辞辛劳,几乎走遍了大都周围的所有州县。最后终于找到了水源。他发现昌平县东南神山,也就是现在的凤凰山山麓的白浮泉,即现在的龙泉。此泉水清、量大,解决大都饮水应该没问题。假如是别人,一定会欣喜若狂,即刻将水以最近的渠道引到大都,以博得皇上的嘉奖。但是郭守敬不这样,他没有直接引水向东南,直入大都,而是将水引向西。大都之内,焦渴难耐。忽必烈闻听此事大怒。但是当他将郭守敬召入宫中,听完他的陈述,不禁暗暗心折。原来,沿西山一带还有许多分散的小泉。白浮泉之水虽可解大都一时之需,只怕难以维持千秋万代。郭守敬想,不管怎样这都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的大工程,何不一次就做得更好一些呢?于是他决定科学疏导,不把水引向东南,而是引水向西,将西山分散的小泉也聚集起来,然后折向南,沿西山东麓,注入瓮山泊,即今昆明湖前身。再接梁河,即今长河,引入大都,蓄积于积水潭,即今什刹海。工程并不就此完结,而是再将积水潭的水引向东南,接通州高丽庄,和大运河衔接,不仅抗旱而且防洪。在郭守敬的带领下,大都军民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条长达160里的运河。大都人民再次喝到清凉的泉水,全城一片欢腾,都从心里感谢郭守敬。

郭守敬不仅是卓越的水利学家,而且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订历法,由郭守敬实际负责。当时有人主张在历代历法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也就可以了。但这决不符合郭守敬那种治学严谨的态度,他不为别人的冷讽所动,潜入藏书阁,细心研究两汉以来70多种历法,决定有取舍地继承并发展其中有创建的13种。由于原有的天文仪器早已陈旧不堪,测量数据非常不准,郭守敬便自己动手制做新的测量仪器。他亲自设计创制出的天文仪器有:简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泻天象、窥几、星晷等。《元史》记载他创制的天文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郭守敬就在大都城东修筑司天台,主持了一系列天文观察工作。取得两项重大成就,即对“黄赤大距”宿距度的测定和新历法“授时历”的编订。

作为13世纪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机械工程、地理学、算数诸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的丰功伟绩人们是不会忘记的。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4颗行星中的一颗命名为“郭守敬星”。郭守敬的故乡邢台人民更没有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你去邢台,就能看见邢台人民为纪念郭守敬而为他塑的铜像。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科学家勤学励志的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科学家勤学励志的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81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