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至今仍流传得很广的五言律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同时指出母爱的博大是做孩子的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的。俗话说的好,“母子连心”,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比拟都会黯然失色的。普天之下,均是如此。然而唐代则天武后的孩子所享受到的“母爱”却是与众不同的。则天武后共为高宗李治生过6个孩子。大女儿还未满3岁,便被武后扼杀在摇篮之中,成了她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此外还剩下5个孩子。依次是李弘、李贤、李哲、李旦和小女儿太平公主。

武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后地位,施计废掉了原太子燕王李忠。然后按长幼次序立大儿子李弘为太子。她原以为李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定会对自己言听计从,可事实并非如此。

太子李弘从小饱读诗书,聪颖好学,尤其是他在性格方面继承了高宗宽厚仁爱的一面,无论是对待朝中大臣,还是对待宫女下人,他都不像母亲武后那样狠毒骄纵。因此他在朝中上下、宫廷内外都有很高的威信。而且与高宗李治的软弱无能相比,显得更有志气。武后大权独揽,他非常看不惯,经常背着武后做一些让武后不高兴的事,因此武后对他逐渐失去了信任,甚至于到最后完全失望了。一天,太子李弘在御花园中散步,迎面走来两个女人,李弘一抬头,吃了一惊。心里说道:宫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女子?面色苍白,身体瘦弱,莫非是宫外混进来的。他立时警惕起来,待走到近前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同父异母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忙施礼问候,但她二人一见是李弘,却二话不说,互相扶携着慌慌张张地跑开了。李弘心里纳闷儿,便向一个素日很熟悉的老宫监打听。老宫监开始不肯说,但经不住李弘再三追问。只好说道:“太子殿下,老奴对你说与此事,你可千万别对外人说是老奴说的,更不要做出傻事,惹皇后不高兴啊!”李弘一听,便知此事与母亲有关。他忙答应了老奴不对外人说,催他快讲。

老宫监也是平日见太子仁厚,不似武后那般狠毒,又见他问得急切,这才叹了口气,缓缓开口道:“这都是天作孽呀!老奴是看着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长大的。她二人本是花一样的人物,如今都30岁了,仍待嫁宫中。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因她们的娘是肖淑妃。”肖淑妃死时,李弘还很小。而宫中对肖淑妃之死虽然都心里明镜似的,但谁也不敢在他面前提起,故此李弘只知父皇曾有一名宠妃,即肖淑妃,后来死了。原来只当是病死的,现在听老宫监如此说,心想其中定有蹊跷,便细问其故。老宫监既然开了口,便索性将武后当初如何从感业寺进宫,如何与王皇后、肖淑妃明争暗斗,及至最后如何将二人残害至死,原原本本给太子李弘讲了一通。太子李弘听完,就仿佛做了一个恶梦一般。他虽知母后有时做事专横,但万万也想不到她如此狠毒。心中立时明白母后将二位姐姐囚禁宫中不准出嫁,一是想让她二人在宫中胆颤心惊地过日子,倍受折磨,以此来解心头对肖淑妃的怨恨,二来也是想让她二人老死宫中,以防他日报杀母之仇。心念及此,李弘竟有些支持不住。心道:母后呀,杀人不过头点地。更何况,肖淑妃已死,您又何必如此呢?月圆则缺,水盈则溢,您就不怕苍天报应吗?他努力镇定了一下心神,下决心道:我一定想办法救出二位姐姐,也算为母后赎此罪过了。老宫监一看太子李弘脸上的表情,便知自己闯了祸。忙跪地叩头道:“太子殿下,为了老奴一条性命,您可千万别有什么别的想头儿啊!”李弘忙将他搀起道:“老公公,放心,我不会连累你的。”说罢,转身离去。太子李弘离开老宫监,立时将这个情况禀明了高宗李治。李治至此方明白王皇后、肖淑妃的死因。听李弘述说完前情,泪流满面,痛悔莫及,连道:“是我害了她二人,是我害了她们呀!”李弘忙上前劝慰:“事已至此,父皇也不必伤心了。还是想办法将两位姐姐解救出去,以赎此过吧!”不料高宗李治虽然心疼女儿,但更害怕得罪则天武后,闻听李弘此言,半晌讷讷不语,拿不定主意。李弘急得跺脚道:“父皇如若又有何难处,只须降旨就行,一切由儿臣做主来办。”李治闻听,只得拟了一旨,交给李弘。李弘拿到圣旨,一刻也不停留,先去后宫找二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见李弘来了以为大祸临头,吓得浑身乱颤。待到李弘说明来意,她二人初时不信,后来见李弘从怀中拿出圣旨,态度诚恳,方信了。一时不由得悲喜交加,二人相拥而泣,仿佛要将这三十年的委屈全在此时宣泄出来。李弘见状忙上前劝慰道:“两位姐姐休要哭泣。小弟如今要和二位商议你二人的终身大事,还请两位姐姐早拿主意。”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这才止住悲声,两人对望一眼齐声道:“此事全凭太子殿下定决,我二人至此已是感激不尽。”言罢,竟然一齐跪拜下去。李弘慌忙将二人拉住,说道:“如此,小弟便无礼了。”言罢转身出宫而去。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李弘出宫找到禁军将领权毅、遂古,说明要把两位姐姐嫁给他俩,二人自然同意,一切安妥后,李弘才将此事告诉武后。

武后一听,气得七窍生烟,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事情已定,也无可奈何。只得将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草草嫁出宫,但是李弘也因此招来杀身大祸。

武则天既然肯为了坐上皇后宝座,亲手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那么,同样是为了权力,她又有什么可吝惜儿子的呢?两位公主出嫁不久,皇后武则天就对亲生长子李弘下了毒手。对外只说是暴病身亡,但具体死亡原因,谁也无法知道。只是那个对太子李弘诉说真情的老宫监知道太子死得冤枉,着实为他在御花园僻静处痛哭了一场。不料此事又被武后获悉,将之毒杀。两个月后,则天武后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是年21岁,意气风发,精明强干而又处事公正,比起李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组织人注释了《后汉书》给父皇看,高宗李治看后赞叹不已。如果李贤真能继承皇位,那么大唐历史就要改写了,很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期。但是,他只因为一句话就遭到了母后的不满,因此也就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登上皇帝宝座。原来,在当时有一个自称会求仙的道士明崇俨,很得武后赏识,封他为正义大夫(四品官)。有一天,武后让李贤陪他一起看明崇俨表演仙术。明崇俨将一粒瓜子种到地里。一瞬间,便生芽长叶结出能吃的大西瓜。武后看了非常高兴,而一旁的李贤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幻术罢了,还妄谈什么仙术!”武则天听了便有些不高兴,心想,此子也是个不识抬举的。那明崇俨见李贤揭了他的老底,心中更是恼恨。他又最善察颜观色,见武后也有不善李贤之意,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不久,明崇俨便借机在武后身边搬弄是非。说李贤命薄相孬,非但难以继承皇位,还会克母。而三子李哲、四子李旦长相富态,定是子贵母荣。武后听罢,对太子李贤更加怀疑,就连李贤让人注释的《后汉书》,她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于是赐给李贤要求讲究忠和孝的书,一本《孛子传》,一本《少阳正范》,以示儆戒。太子李贤也自然明白母后是嫌自己不听话。他是个聪明人,从此稍事收敛,至少当着武后的面不再违拂其意。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让武后对他稍加信任。不久,那个会幻术的明崇俨被人杀死。武后怀疑是李贤干的,于是决定除掉此子。她派人到东宫搜查,在李贤住处附近搜出几百件旧甲仗。又指使宫奴赵道生说此即为太子李贤杀明崇俨所用之物,然后以谋反之名定了李贤死罪。高宗李治闻讯,慌忙跑去求情。武后将其怒斥一顿,不过,到最后还算给皇帝面子,免去李贤死罪,废为庶人,押到巴州(今四川省巴中)。

远在巴州的李贤,空有一身抱负,却无一点人身自由。不久又闻听父皇李治驾崩,三弟李哲继任不足两月,因稍违母后之意,便被废掉。如今最小的弟弟李旦继承皇位,整日也是战战兢兢,是个傀儡皇帝,下场也不会太妙。李贤反复思考,不明白亲生母亲为何这样凶狠,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越想越愤,挥笔写下一首《黄台曲》: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写完此诗,李贤心中忧愤稍平,遂转身出屋而去,诗稿也随风吹飘落至地上。

但是李贤万万没有想到,正是此诗给自己招来杀身大祸。不久,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逼杀李贤。李贤一见丘神绩手中的《黄台曲》,顿时明白母后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亲信为了邀功请赏向母后报告了此事。他想,既然母后看了此诗仍然大怒,不思悔改,那自己迟早是死,何必要做徒劳的挣扎呢?遂拔剑自刎。李贤死后,武后为掩人耳目,还苛责丘神绩,说自己派他去巴州只是让他责问李贤,并未让他逼杀李贤。遂将其贬官至置州刺史,恢复了李贤的雍王称号,在众人面前还哭了几声。

但不等丘神绩去置州上任,武后就又将其恢复原职。这充分证明,逼杀李贤是她的旨意,众人也都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至此,武则天四个儿子,被她或杀或贬谪,只剩一个老四李旦,也是如履薄冰。作为一个女人,她因嫉生恨,毒杀王皇后和肖淑妃,这似乎还算一个理由。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亲手弑杀亲子,那么,即使她称帝之后也曾一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出现盛世的局面,也永远无法得到世人的谅解。不知道武则天自己心中是否明白这一点。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相关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