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每一朝代的更新都是出现了一位新的开明君主,将残暴或昏庸或无能的国君打入历史的垃圾之中。可见一个国家强盛与否与一国之主是否英明有直接关系。

齐桓公自从做了齐国国君之后,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亲贤臣远小人,在百姓中的威望逐渐树立。他刚刚继位之时,齐国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当上国君,非常理解百姓之苦,下令减轻农民贡赋,重视农业生产,很快,百姓就过上了比较安康、快乐的生活。齐桓公因此也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护、支持和爱戴。齐桓公不仅是位开明的国君,而且特别重视人才。齐桓公在位期间,曾任用以前的敌人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当年在回国准备夺取王位的半路上,遇到了阻截他的管仲。管仲是奉鲁庄公的命令追杀公子小白的,好让公子纠有机会当上齐国国君。管仲一见到公子小白,便射了一箭,恰巧射在了公子小白铜制的带钩上,公子小白将计就计,装死,最后跑到城中当上了国君。小白对管仲恨之入骨,上台后派兵将鲁国打败,让鲁庄公把管仲押送到齐国。但后来齐桓公听说管仲很有才能,便在鲍叔牙的劝告下把管仲放了出来,并开始任用管仲。齐桓公为了早日称霸,执意要攻打鲁国,当时出兵之前,管仲苦口婆心劝齐桓公不要轻易出兵。齐桓公其时刚刚任用管仲,对管仲还有戒心,因此没有听管仲相劝。后来在长勺与鲁军交战,被曹刿指挥的鲁军战败。齐桓公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知错必改。齐军长勺大败,回到了齐国,齐桓公找到管仲,向他认错。在过去那个年代,君臣的等级地位十分重要,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而齐桓公却主动认错,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才学渊博的管仲。管仲下定决心:忠心辅佐齐桓公。而从此,齐桓公也开始信任管仲了,后来拜管仲为相国,负责处理朝廷要事。管仲是一位才子,他学识渊博,而且是位改革家。

管仲做了相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得到了齐桓公的认可和赞同。

管仲为了从政治、军事上达到控制齐国的目的,他把齐国分成21个乡。各个乡又有自己的任务,其中有6个乡主要从事工商业,而且给了它们优惠的条件,免服徭役、兵役。这些措施激发了百姓的兴趣,纷纷从商。而另外15个乡则施行兵农合一,平时耕种,闲时练兵,如果有战争,立即组成强大的军队。这条措施充分保证了有足够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也保证了有足够的兵士。另外管仲还派人到21个乡去加强管理。管仲的这些改革既保证了政治、军事上的统一,又促进了经济、商业的迅速发展。民以食为天,管仲深知农业是根本。在经济上,他实行实物税制。为了保证公平,管仲把全国土地按好坏分等征税,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税收又没有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齐国的农业已明显比其他诸侯国领先。管仲出身贫穷,做过生意。他看到齐国临海,有利于经商和发展渔盐业。为了鼓励当地人民进行贸易活动,管仲实行了鱼盐出口免税,使齐国的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管仲还看到了货币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货币的管理。为了防止小商小贩进行投机活动,管仲还派人对货物进行调控,保持了物价的平衡。管仲的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齐国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且使齐国的国库也增加了收入。其他诸侯国的人民都十分羡慕齐国的百姓,都把齐国当成了理想王国。管仲也和齐桓公一样非常重视人才。管仲向齐桓公不断地推荐人才,齐桓公对他们一一量才而用,齐国的有识之士一天天增多。在人才的选拔上,管仲也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三选制”。全国共21个乡,各个乡把文通武备、有胆识有气魄的人推举到国家,这是第一选。管仲为了防止地方官舞弊,经常亲自下乡去监督,也时常到各乡中去发现和挖掘人才。管仲又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通过第一选的人进行考核,选出优秀者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最后亲自审核,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这是第三选。管仲的“三选制”为齐国发现了不少人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很快得到了重用,而且为齐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三选制”促进了许多人读书求学,这无形之中加强了齐国的统治阶级。管仲看到当时周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便对齐桓公说:“主公,我们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周王朝为什么地位日渐下降,那是因为周朝天子给于各诸侯的权力过大,而且各诸侯国兵力又逐渐强大,有能力和周天子抗衡了,所以就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收回权力,主公应掌握生、杀、富、贵、贫、贱这六大权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统治各乡。”齐桓公认为管仲说得有道理,便收回了六大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管仲为人正直,而且赏罚分明。对有功之臣重重奖赏,而对有罪者,无论是谁,一定按罪惩罚。管仲的赏罚分明,大小臣子都十分佩服。

通过管仲的一系列改革,齐国的政治加强了,农业、商业突飞猛进,军队作战能力明显加强,许多贤才如水归川,纷纷投奔齐桓公。齐国的实力渐渐地成为春秋初年最强的诸侯国之一。

管仲的改革如此成功,使齐桓公更加信任管仲,他曾对臣子说:“国家大事,均由管仲决定,无论什么事,先禀告管仲,再禀告我。”但管仲为人忠诚,并不因此而骄横,对待臣民十分谦和,大臣和百姓心中对管仲也十分爱戴。齐国强大后,齐桓公就想成为中原霸主。随着齐国的实力明显增强,齐桓公争做霸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但是称霸中原总需要找个借口。而恰在此时,机会来了。天子周庄王去世,周僖王继位。周僖王刚刚继位,位子还不稳,宋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游为了夺取宋国王位,杀死了国君宋闵公。公子游做国君还没有几天,又被宋闵公的弟弟公子御杀死。这些事件恰好给想称霸的齐桓公一个良机。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想称霸,可利用此机会。”周庄王去世,周僖王继位。按理说,周王朝国君是各诸侯国的首领,周僖王继位,各诸侯国应该前来贺喜。可周僖王继位后,一个贺喜的也没有,可把周僖王气坏了。可他没有办法,他也深知周王朝已名存实亡,没有能力与其他诸侯国抗衡了,只好忍气吞声。而正在周僖王伤心难过之时,有人来报:“齐国使臣带来许多贡物前来祝贺新天子继位。”周僖王大悦,立即起身相迎。他想:齐桓公果然与其他诸侯首领不一样,知道礼节,难怪齐国日益强大起来呢。周僖王热情款待了齐国使臣。饮酒正浓,齐国使臣对僖王说:“大王,宋国内乱不断,为了争夺王位,战争不断,百姓受苦,影响很坏,若不制止,就有损周王朝的颜面。希望您下令,选一个诸侯牵头,以您天子的名义,召集其他诸侯,平息宋国的内乱,另外选出一位新国君。”周僖王本来对宋国就不满,心想正好利用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威望,当即写下了“由齐侯出面邀请各诸侯商讨平宋叛乱、选新国君”。使臣接过这道命令,心中大喜。之后使臣把这道命令交给了齐桓公和管仲。齐桓公和管仲早盼望着这道命令呢。于是齐桓公让管仲拟写召集诸侯会议的通知,分别派人送到其他诸侯国去。

会期到了,原来通知的十几个诸侯国,只有邾、宋、陈、蔡4个诸侯国参加,齐桓公心里不悦。于是5国商议了平定宋国叛乱之事,他们一致通过选公子御为宋国国君。他们还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宋国再有内乱,5国联盟出兵,平息叛乱。会上,齐桓公神情严肃地说:“现在王室衰微,为了扶助王室,共创大业,重建周天子的威信,需选出一位带头人来,请各诸侯考虑一个人选。”大家心里也明白,齐桓公是想当盟主。参加会议的5家诸侯中,宋国的资格最老,是头等诸侯国——公爵国,但是内乱不断,国力明显下降。而齐国国力日渐强大,虽然是二等诸侯国——侯爵国,但有能力扶助周天子,共创大业。陈国的国君是个聪明人,心想:齐桓公你既然那么愿意当盟主,就让你当,送你个人情,日后你也不好轻易攻打我。于是陈侯说:“论实力非齐国莫属,这次会议又是齐侯召集的,我们就选齐侯吧!”齐桓公一听十分欢喜,但嘴上却说:“我才疏学浅,恐怕难担重任,还望各位多多帮助。”于是半推半就地接受了盟主。会上5国签了盟约,表示扶助王室,平定内乱,抵御外侮,如有违约,共同讨伐。

公元前681年,在齐桓公和管仲的努力下,齐桓公终于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置。

从此以后,齐桓公便打着周天子的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壮大自己的实力。其他各家诸侯彼此心知肚明,但也没有办法。

从此,齐桓公就成了春秋初年的第一个中原霸主,力量更加强大了。

更多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

查看更多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请点击: 上下5000年里的成语故事

文章由儿童故事迷(http://www.gsm600.com/g/34285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RECOMMEND